公开课督导点评
2012年5月14日~5月23日,体育工作部开展了体育公开课教研活动。这是学院建校以来,体育教学部门首次开展的大型教研活动。朱智泉主任亲自策划,全体体育教师(14位专任教师,3位外聘教师,2位校内兼课教师)都积极参加了此项活动。每位任课教师以45分钟为一个教学单元,努力展示他们的精彩教学过程。
此项活动,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,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,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,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。
(一)主要特点:
1.师资队伍结构合理,教学条件满足需要。
体育课教师在年龄结构上老中青梯队完整,新鲜血液不断补充进来;专业特长涵盖全面(包括篮球、排球、羽毛球、田径、跆拳道、现代舞等),优势互补,配合协调;性别结构(男教师10人,女教师9人)、技术职务结构(高级职称教师7人,中级教师6人,初级职称教师6人)合理。
先进的体育教学场馆设施完善、器材齐全,管理和维护到位,基本满足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。
2.教师积极参与活动,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。
老师们认真备课,教案具体详细,三个教学环节(准备部分、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)的设计周全考虑,力求时间分配和学生生理负荷(全程密度和心率变化)科学合理。
在教学实施过程中,老师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,仪态端正,声音宏亮,情绪饱满,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。例如外聘青年老师戴光宇,专业特长为跆拳道。在教学过程中,戴老师教态自然,既尊重学生又不失威严。他的课堂教学具有美感和观赏性。
3.教师专业水平高,教学基本功扎实。
老师们的教学语言简洁精炼、平实易懂,普遍能到达发音标准、讲解流畅、口令清晰的要求。他们较好地掌握了相关体育运动知识,专业术语准确。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努力做到示范动作标准、规范,有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,并及时纠正学生动作,指导训练认真到位。
老师们能够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和运动水平层次进行授课,重点突出,难点透彻,运动量安排合理,能掌控课堂教学节奏。例如张腊梅老师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将来的职业导向,在教学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中安排了手指操。这种安排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。
4.教学组织生动活泼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。
老师们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,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。活动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,课堂气氛活跃。学生注意力集中,认真听讲,认真练习。师生关系融洽,能相互交流,共同探讨动作要领。学生之间能互帮互学,优秀学生成为教师的好帮手。例如李桂琴老师能恰当地分配老师讲与学生练的时间,设计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,发挥学生中学习骨干的示范作用,全面观察同学的训练并给以及时指导和及时纠正。通过一堂公开课的示范教学,大多数学生能将一套五步拳连贯、完整地做出来。
(二)不足之处:
1.教师间相互观摩的次数偏少。
2.做心率测试时,选取的样本量太少。并且被测同学的运动量明显少于其他同学,因此,测试数据的代表性不足。
3.有些教师对开展公开课或示范课活动的经验少,因此选取的教学内容不太恰当。或者不足以展示自身的优势;或者对男女生而言,教学效果差异较大。
4.有些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的课程信息量偏多或偏少,与45分钟的教学单元不匹配。
5.有些教师讲授与示范部分占用时间多,学生训练时间偏少,全程密度明显低于75%。
6.年纪较大的教师不善于使用计算机编写教案。
(三)建议:
1.加强校际间的交流,组织老师到先进院校参观学习。
2.形成教师间相互听课制度。
3.购置适量心率计。
4.大胆进行课改,尽早实施俱乐部制,逐步替代班级授课制。(注:俱乐部制体育课是由学生自选锻炼项目、自选锻炼时间、自选授课老师,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、课外体育、运动训练、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。)